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保护利用 > 名城名镇
黟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浏览量:880  发布时间:2021-08-18

国务院正式批复!

安徽省黟县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5月**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将安徽省黟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黟县正式成为我国第1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举标志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在基层得到有力践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又向前迈进了可喜一步。

黟县历史悠久,是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区域。黟县行政建制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至今有2200多年建制史。黟县县城始建于东汉,形成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是一座典型的山区古城。它位于黟县盆地,西枕东岳山、东望余家山,漳河从古城东部绕城穿过,四周山体层峦叠嶂,构成了“枕山、环水、面屏”景观格局,具有独特的徽州地域特点,力求山、水、城和谐相融,是古徽州地区”天人合一”城市选址思想的重要范例。古城内街巷保存完好,两侧建筑风貌保持完整,构筑了完整真实的历史风貌。街区内各巷弄道原住民保留了传统方言,保持了较为传统的民间习俗、生活生产方式和传统业态,承载了诸多历史信息,使历史街巷空间充满活力。

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新时代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一个生动载体。黟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促进保护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加强了当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通过设置专门的名城保护管理机构、完善相关保护法律制度、坚持规划引领、加大保护资金投入、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等措施,对古城范围内的48处文保单位、119处不可移动文物、142处历史建筑全部列入保护目录,实施挂牌保护。不仅如此,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擎,还有力推进全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全县拥有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各级文保单位92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84处、历史文化街区3片、全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44个、历史建筑50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66项,古桥、古井、古匾额、古楹联、古树名木、水口等历史环境要素保存丰富。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被称为“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以扎实的工作成效,为人们保留了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向国务院申报《关于将黟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多年来,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帮助下,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和黄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黟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不断完善保护工作,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此次将黟县被列为第13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体系的类型和内涵,有利于保护和展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对深入发掘徽州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促进当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县坚决表示,必将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坚持系统完整保护”的教导为根本遵循,切实促进全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高质量水平发展,为我国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黟县古城.jpg